喜歡武俠小說,卻找不到好書的人,可以試著讀讀舊派各大家,文字好,其中特別推薦平江不肖生的作品,江湖奇俠傳。
有民俗,求道,敘述非常樸實真切,紮實,是需要耐心閱讀的好小說,人物故事氣朗神清,不見後世流行悲情式的恩怨仇殺,令人神清氣爽。
喜歡武俠小說,卻找不到好書的人,可以試著讀讀舊派各大家,文字好,其中特別推薦平江不肖生的作品,江湖奇俠傳。
有民俗,求道,敘述非常樸實真切,紮實,是需要耐心閱讀的好小說,人物故事氣朗神清,不見後世流行悲情式的恩怨仇殺,令人神清氣爽。
人到情多情轉薄,皇叔就是個多情種。
皇帝那句:「我一直都信叔,可是叔從不信我。」看到這句話,簡直教人不知自處了。
一杯毒酒,原來是假的。帝王家,信任是太奢侈的東西。
回頭看皇帝放的煙霧彈,只覺好笑。叔與帝,實實在在,什麼都沒有,遑論互通心意,又是真切把對方放在心裡。叔察覺到了什麼,也只假作不知。
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。
叔膽小,守著一條小命,對誰也沒信任過,交託過真心。試探交鋒,爾虞我詐。
不說自己是臥底,怕雲傷心,什麼都瞞,這種態度最讓人心涼,雖說是一片好心,當真相大白,卻教人情何以堪。
讓人抓住了,也不坦承,就怕自己成了小丑,還是怕他人不信呢?
談的感情是鏡花水月。一場假死,讓雲真要跟著去了,雖說是無顏以對,情放得之深之重可見一斑。
叔的態度曖昧不清,若是有記掛的人,將一個人放在心裡,何能不聞不問,跑遠遠自己療傷去了。
每個人都是畫中人。
看來看去,皇叔誰都愛,誰也都愛叔。
整篇文裡,叔看上誰,愛來愛去的內心話說得也忒多了。說雲之於他,什麼也比不上。說柳若能在他身邊待一日,死也甘心。唯獨對皇帝,好似從來什麼也沒想過。
叔表訴衷情時,雲說他不信,柳卻信了。柳看得分明:「你一向東倒西歪,我真不敢信。」「但我信。」
對於皇帝,叔心思藏得深,不敢愛;對於雲,他爭取過,雲卻不敢愛他;最後是柳,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。
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。
叔尋尋覓覓,也不過是想找個能喊他名字的人。
看了不少網文,卻從來沒有寫感想的習慣,繼回顧又一春的結局,想了不少,忽然覺得有些東西值得一談。
大風刮過的文,表面一時難以看出,內容細細品讀,才能領略很有中國古典的精神韻味。
能寫出這樣的作品,怎麼想都很令人佩服。
寫現實,可以有血淋淋的,尖銳的,直面的,黑色幽默,反諷的,而最令我回味無窮的,卻是大風刮過式的溫柔,隱晦。
大風刮過不能說是我喜歡的作者,我感覺不特別喜歡/欣賞她的作品,因為那些無奈與悵惘,怎麼都令人心堵。
對其作品卻是很佩服的,大概修煉涵養不足,走得也是不同路子,如何也想像不出做到這等地步。
從前喜歡慘烈和決絕的情感,現在卻能欣賞淡然。這些中國式的傷感,就如同古典詩裡的情境,溫婉哀傷。
印象中,大風刮過從沒在小說裡引用古典詩文,她的古風不是靠外皮,那些詞藻文句,而是骨血,揉合在了人心世情裡。
許多細膩的刻劃難以細說,<又一春>主角大喇喇的,夾在一群玲瓏心肝的人兒間,好似沒心沒肺,何嘗不是粗中有細。
其實我覺得結尾如此安排有點特意了,或只是人心糊塗呢?<皇叔>裡,皇叔的心意費思量,每個人的心意都在朦朧間。
也讓讀者一邊看,一邊猜,分成了好幾黨站隊,看得我又是納悶又是好笑。
我是不猜的,就等著看作者給出什麼樣的結局。
果然,結局再度狠狠地,該說是捉弄了人一把。
作者仍然寫得隱晦,隱晦到沒白紙黑字,直白寫出來,或是親口坦承,就能讓人心存幻想,說不過多心而已。
我幾乎也真這麼以為了。
就是多心。
那心思,是主角本人自己都不承認,也聽不得他人提起的。直到那衝擊性的消息傳來,才洩露出一點邊邊角角來。
故事中段,讀者琢磨諸人的感情歸宿,可最不令人省心的,還是終局,塵埃落定,攤在陽光下,一切真相大白。
到了最後,作者越是狠得下筆。
其他作者多是,前頭任你百般折磨,最後還不是苦盡甘來,雙宿雙棲,要不悲劇式的,來個死生不見,兩處茫茫,那叫一個乾脆。
大風卻不然,細細的熬,慢慢的燉,這個結尾,乍一看也是令人錯愕難解,寫言情,哪有結尾是落下了互許終身,相依相伴的愛人一個的?這是什麼道理?
霎眼間,十餘年生活一筆帶過,這是作者無情?還是……主角無意?
消息傳來,什麼都不管,什麼都不顧了,心裡就只裝了那一件事,眼一黑,倒了,充分顯出其急迫。
頭一回,聽人論起主角的最愛時,還有所懷疑,不願理解,不能接受。
一細思,便什麼都明白了,這個結尾道盡一切,再清楚不過。
小說裡,人物感情居然讓讀者看得雲裡霧裡,卻也是再真實不過,再合理不過,就像活生生的現實上演著,何須說明,何須寫明。
真教人從此不敢讀大風刮過。
這是大實話。
可怕,看起來是喜劇,底下挖掘出來的,卻是難以言說。
然後表面還是家常平淡。這就是過日子啊。
大風刮過寫得簡單,卻一點也不簡單,感情故事,說來道去還不是那麼回事,大風刮過功力硬是了得。
總是如此,每個人都出采,有人得到,有人得不到,每個人戲份分的很勻。
其實,不管前塵往事,日子就是實在的,兩個人在一起相守,誰說他們不幸福?
(耽美劇情 慎入)
自虐的反覆回想結局,莫名其妙的流淚流了一整天,教訓是切忌勿在心境不穩時讀這類小說。
只有重讀結局而已,就狠狠虐到了,久遠以前讀完時沒太影響心緒,所以讀進去和沒讀進去真差別很大。
要說好處絕處正在於結局,大風刮過的作品很妙,一路讀來行雲流水,平淡不煽情,並不以高潮迭起的劇情吸引人,
結局把情之深之重,命運無常,病,死,這人生諸般逃不過的情狀都寫出來了,筆墨之輕描淡寫,不寫一字悲傷,卻能讓人讀到處處悲涼惆悵。
且待我細說從頭:
穿越時空文,穿到王爺身上,這種開掛式的設定,坐享齊人之福,加上作者一貫的輕鬆詼諧筆調,以為是部輕鬆的小說,可以開開心心的讀完嗎?
錯!大錯特錯!
仔細琢磨,原來不太敢讀大風的文是其來有自的。
作者的特色,不論情節過程曲折,峰迴路轉,最後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(主角),比起很多瘋狂的網文,或現實或黑暗,似乎要完滿太多了。
然而作者還塑造了許多出彩不下於任何人的配角,其感情歸宿便難以圓滿,
人物心思作者多並未寫明,藏在詼諧下隱晦無奈的心事,每個人心思深深藏得看不見,於是只能透過隻言片語揣測的行文風格,更令人費盡思量。
魔鬼藏在細節裡,許多細節未留心便只能錯過。
四人行,圓滿乎?
這是個困難的問題,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理想/夢想/幻想,幾人的感情糾葛,如何要求公平?孰輕孰重?誰是真愛?最愛?憐惜?
人生最是有情痴,招惹了,是責任,捨不下,放不開。
每個人都好,於是大家都在一起的圓滿,愛得不完整的不甘。
抽絲剝繭,說得清又如何呢?還是不說了。
作者文筆平淡如水,卻讓人清楚的看到,每個人對感情所求不同。能過日子便好了,到頭來卻發現,連這等心願也難求,有道是,韶光易逝,好夢難圓。
人物分析,很多文評都說得很好了。我想談的卻是結尾,剎那間如巨震侵襲,迎來一個令人錯愕的結局,轉眼人事全非,為什麼?
死生有命,好似不需要理由。
回頭一看,開場時主角說話那輕鬆不著調的痞子模樣,對應到末尾,哀傷呼喚北疆不會回來的情人,而其實人已經不在了的情狀,
字字句句令人不忍卒讀,我來回索讀,才發現竟無一字提起死訊,只說起回來了。也未開棺看一眼,因為不願意接受人不在的現實。
後來,我未想到還有奈何橋上相見那一幕,然而下一世又如何?冥冥邈邈,何敢奢談生生世世?
摘錄:「我忽然想,這些許多年後的事情,其實根本不應該提。
酒到一半是喝酒最痛快的時候,要醉還沒醉,興致在酒也在,這一杯完了還有許多杯備著。要說故事也該斷在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。」
而最後最後,竟又峰迴路轉的,以淡然口吻帶領我們回到了那舊日時光裡,述說起家常往事,說最美應要斷在那時,四人同遊的情境,宛如一道永恆剪影,歷歷如繪,深深觸動了心靈:
「那時候,日子也正長。過了今天,還有明天;過了今年,還有明年。過了春還有夏,過了秋還有冬,過了冬又能望見明年春到,依舊桃花滿梢油菜黃。」
呼應又一春的文題。呵,這才恍然大悟,又一春,原來是這等意思嗎?
然而又一個春日,什麼樣的春日?
作者的心思竟藏的如此深,開頭的喧鬧撩亂,卻早已注定後來的落盡繁華,曲終人散。
其實這也是自然。
人卻是已下了地府,再談回憶,可那時候的美景,又能有幾個春日呢?這裡的又一春,良辰美景難道不是虛設嗎?那時的都不在了,直指夢幻泡影。
說是「最歡喜不過,最完滿不過。」可為何偏教人如此傷心?
寫至此,與原文舉重若輕,哀而不傷,瀟灑恬然的意境,高下不可以道里計,權作紀念。